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魏晋
竺昙摩罗刹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法护。
其先月氏人
姓支氏
后家燉煌
八岁弃家师事沙门竺高座。
日诵万言。
性纯粹苦行笃学。
武帝时
京师寺像虽崇丽。
而方等深经未至。
护慨然随师游历西域诸国。
凡三十六种。
异言异书。
皆精研无遗。
遂东归。
燉煌长安
随轩译写。
晋文
如贤劫法华光赞等百六十五部。
以行世。
法被中华。
护力也。
护山居每漱涧中。
樵者秽涧侧。
涧为涸。
护叹曰。
人之无德。
致清泉不流。
苟无以给。
正当移去耳。
俄泉流如故。
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
声称甚远。
众常千人。
惠帝西奔开中扰乱。
护与弟子东下。
渑池而殁。
寿八十八。
世号燉煌菩萨
竺昙摩罗刹
此云法护。
其先月支人。
本姓支氏
世居燉煌郡
年八岁出家。
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
诵经日万言。
过目则能。
天性纯懿操行精苦。
笃志好学。
万里寻师。
是以博览六经游心七籍。
虽世务毁誉。
未尝介抱。
是时晋武之世。
寺庙图像虽崇京邑
而方等深经蕴在外。
护乃慨然发愤。
志弘大道。
遂随师至西域
游历诸国。
外国异言三十六种。
书亦如之。
护皆遍学。
贯综诂训。
音义字体。
无不备识。
遂大赍梵经。
还归中夏
燉煌长安
沿路传译写为晋文
所获览即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
孜孜所务。
唯以弘通为业。
终身写译劳不告勌。
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
护之力也。
护以晋武之末。
隐居深山。
山有清涧。
恒取澡漱。
后有采薪者。
秽其水侧俄顷而燥。
护乃徘徊叹曰。
人之无德。
遂使清泉辍流。
水若永竭。
真无以自给。
正当移去耳。
言讫而泉涌满涧。
其幽诚所感如此。
支遁为之像赞云。
护公澄寂。
道德渊美。
微吟穷谷。
枯泉漱水。
邈矣护公。
天挺弘懿。
濯足流沙。
领拔玄致。
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
精勤行道。
于是德化遐布。
声盖四远。
僧徒数千咸所宗事。
晋惠西奔关中扰乱百姓流移。
护与门徒避地。
东下至渑池
遘疾而卒。
春秋七十有八。
孙绰制道贤论。
天竺七僧。
竹林七贤
以护匹山巨源
论云。
护公德居物宗。
巨源位登论道。
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
其见美后代如此。
时有清信士聂承远。
明解有才笃志务法。
护公出经多参正文句。
超日明经初译。
颇多烦重。
承远删正得今行二卷。
其所详定类皆如此。
承远有子道真。
亦善梵学。
此君父子比辞雅便。
无累于古。
又有竺法首陈士伦伯虎世雅等。
皆共承护旨执笔详校。
安公云。
护公所出。
若审得此公手目。
纲领必正。
凡所译经虽不辩妙婉显。
而宏达欣畅。
善无生。
依慧不文。
朴则近本。
其见称若此。
护世居燉煌
而化道周给。
时人咸谓燉煌菩萨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支法虔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僧。
支遁同习佛学,精理入神,先支遁亡。
以痛失知音而叹息。
于道邃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燉煌人
少孤。
养于叔父。
而奉母尤孝敬。
年十六。
事法兰为沙门
兼内外学。
善方药草隶。
其诣理剧谈。
在师弟子皆莫优劣。
嗜泉石。
渡江为谢庆绪赏识。
偕其师西游以殁。
春秋三十一。
于道邃
燉煌人
少而失荫叔亲养之。
邃孝敬竭诚若奉其母。
至年十六出家事兰公为弟子。
学业高明内外该览。
善方药美书札。
洞谙殊俗尤巧谈论。
护公常称邃高简雅素有古人之风。
若不无方为大法梁栋矣。
后与简公俱过江。
谢庆绪大相推重。
性好山泽在东多游履名山。
为人不屑毁誉。
未尝以尘近经抱。
后随西域
交趾遇疾而终。
春秋三十有一矣。
郗超图写其形。
支遁著铭。
赞曰。
英上人
识通理清。
朗质玉莹。
德音兰馨。
孙绰以邃比阮咸
或曰。
有累骑之讥。
邃有清冷之誉。
何得为匹。
孙绰曰。
虽迹有洼隆高风一也。
喻道论云。
近洛中有竺法行谈者以方乐令
江南于道邃识者以对胜流。
皆当时共所见闻。
非同志之私誉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法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高阳人
不甘处俗。
十五即弃家入道。
以精严自持。
风骨颀然。
三河化其德。
性嗜山水。
坐禅岩石中。
大雪
群虎依止不去。
山祇亦时求授教。
尤爱石城。
遂定居之。
今元华寺也。
思游五天。
交州象林寺殁。
于法兰
高阳人
少有异操。
十五出家。
便以精勤为业。
研讽经典以日兼夜。
求法问道必在众先。
迄在冠年风神秀逸。
道振三河名流四远。
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尝于冬月在山冰雪甚厉。
时有一虎来入兰房。
神色无忤虎亦甚驯。
至明旦雪止乃去。
山中神祇常来受法。
其德被精灵。
皆此类也。
后闻江东山县称奇。
乃徐步东瓯远瞩嶀嵊。
居于石城山足。
今之元华寺是也。
时人以其风力比庾元规
孙绰道贤论。
以比阮嗣宗
论云。
兰公遗身高尚妙迹。
殆至人之流。
步兵傲独不群。
之俦也。
少时。
欻然叹曰。
大法虽兴经道多阙。
若一闻圆教夕死可也。
乃远适西域欲求异闻。
交州遇疾终于象林。
沙门支遁追立像。
赞曰。
于氏超世综体玄旨。
嘉遁山泽。
驯洽虎兕。
别传云。
亦感枯泉漱水。
事与竺法护同。
未详。
又有竺法兴支法渊于法道。
同时比德。
兴以洽见知名。
渊以才华著称。
道以义解驰声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竺道潜东晋 286 — 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6—374 【介绍】: 东晋僧。
琅邪人俗姓王字法深
年十八出家,师从中州元真
晋怀帝永嘉初,避乱过江,为晋元帝明帝王导等所重。
后隐居剡县山中避世,卒。
全晋文
道潜字法深琅邪人大将军王敦弟。
出家,师事刘元贞宁康中终峁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字法深
琅琊王氏。
年十八。
师事中州元真
元真有美名。
潜服膺。
后落发。
善仪止。
二十四讲法花大品。
道俗日万指。
永嘉乱。
渡江。
中宗元皇肃祖明帝敬之。
承相王茂弘
大尉庾元规
并造门结友。
尝著屐至殿中。
时人叹其道德高风。
初不省有朝市也。
久之去隐剡山。
哀帝即位
两遣使致之。
不得已。
建邺
时简文在藩邸。
尤师礼焉。
沛国刘惔见于简文。
座中嘲曰。
道人亦游朱门乎。
潜曰。
贫道以为蓬户也。
司空何次道遵。
以师资之敬。
屡兴法会。
数相招请。
复还山。
支遁求买沃洲小岭。
潜答曰。
欲来当给。
不闻巢由买山而隐也。
欣然。
爱其风鉴。
高丽道人书。
大称赏之。
康宁二年殁。
寿八十九。
诏赙钱十万葬之 竺法友。
诵毗昙。
一宿上口。
年二十四。
讲经于南台寺 竺法蕴。
悟解逸群。
尤精放光般若。
康法识。
有义学。
工草隶。
尝与廉昕。
各临右军帖。
世不能别其书。
以写众经。
见重于世 竺法济。
有才藻。
作高逸沙门传。
凡此皆潜之神足云。
竺道潜
字法深
姓王
琅琊人
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
年十八出家。
中州元真为师。
元真早有才解之誉。
孙绰赞曰。
索索虚衿。
翳翳闲冲。
谁其体之。
在我刘公。
谈能彫饰。
照足开矇。
怀抱之内。
豁尔每融。
潜伏膺已后剪削浮华崇本务学。
微言兴化誉洽西朝。
风姿容貌堂堂如也。
至年二十四讲法华大品。
既蕴深解复能善说。
故观风味道者
常数盈五百。
晋永嘉初避乱过江。
中宗元皇肃祖明帝
丞相王茂弘大尉庾元规
并钦其风德友而敬焉。
建武太宁中
潜恒著屐至殿内。
时人咸谓方外之士。
以德重故也。
中宗肃祖升遐王庾又薨。
乃隐迹剡山以避当世。
追踪问道者已复结旅山门。
潜优游讲席三十馀载。
或畅方等。
或释老庄。
投身北面者莫不内外兼洽。
哀帝好重佛法。
频遣两使慇勤徵请。
潜以诏旨之重暂游宫阙。
即于御筵开讲大品。
上及朝士并称善焉。
于时简文作相。
朝野以为至德。
以潜是道俗标领。
又先朝友敬尊重。
挹服顶戴兼常。
迄乎龙飞虔礼弥笃。
潜尝于简文处遇沛国刘惔
嘲之曰。
道士
何以游朱门。
潜曰。
君自睹其朱门。
贫道见为蓬户。
司空何次道懿德纯素笃信经典。
每加祇崇遵以师资之敬数相招请。
屡兴法祀。
潜虽复从运东西。
而素怀不乐。
乃启还剡之仰山遂其先志。
于是逍遥林阜以毕馀年。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
欲为幽栖之处。
潜答云。
欲来辄给。
岂闻巢由买山而隐
后与高丽道人书云。
上座竺法深
中州刘公之弟子。
体德贞峙道俗纶综。
往在京邑维持法网。
内外具瞻弘道之匠也。
顷以道业靖济不耐尘俗。
考室山泽修德就闲。
今在剡县仰山
合同游论道说义。
高栖皓然遐迩有咏。
晋宁康二年卒于山馆。
春秋八十有九。
烈宗孝武诏曰。
深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贞。
宰相之荣。
袭染衣之素。
山居人外笃勤匪懈。
方赖宣道以济苍生。
奄然迁化用痛于怀。
可赙钱十万星驰驿送。
孙绰刘伯伦
论云。
深公道素渊重有远大之量。
刘伶肆意放荡以宇宙为小。
虽高栖之业刘所不及。
而旷大之体同焉。
仰山复有竺法友。
志业强正博通众典。
尝从受阿毗昙。
一宿便诵曰。
经目则讽见称昔人。
若能仁更兴大晋者。
必取汝为五百之一也。
年二十四。
便能讲说。
后立剡县城南台寺焉。
竺法蕴悟解入玄。
尤善放光波若。
康法识亦有义学之功。
而以草隶知名。
尝遇康昕。
昕自谓笔道过识。
识共昕各作右军草。
傍人窃以为货。
莫之能别。
又写众经甚见重之。
竺法济幼有才藻。
作高逸沙门传。
凡此诸人皆潜之神足。
孙绰并为之赞不复具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亡名东晋
释亡名
高丽人也。
志道依仁。
守真据德。
人不知而不愠。
考钟于内。
在邦必闻。
霈然有馀。
厥闻旁驰。
晋支遁法师贻书云。
上座竺法深
中州刘公之弟子。
体性贞峙。
道俗纶综。
往在京邑
维持法纲。
内外具瞻。
弘道之匠也。
遁公中朝重望。
其所与寄声交好。
必宏材巨擘。
而况外国之士。
非其胜人。
宁有若斯之报耶。
且佛教既从晋行乎海东。
则宋齐之间。
应有豪杰之辈与时则奋。
而无载籍。
悲夫。
然彼宋人朱灵期(或作虚)使自高丽
还失济于洲上得杯渡之钵。
齐时高丽未达佛生之事。
高僧法上
周昭之瑞为答。
则高人烈士。
西笑于中国。
䛦取纲要者固不少矣。
时无良史罗缕厥绪为恨耳。
赞曰。
古者三韩鼎峙。
开国称王。
彼佛声光蔑有其兆。
及感应道交。
贤德聿来。
以赴机叩。
易曰。
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
顺道有之矣。
始予躬诣所谓兴国兴福。
因有缀文记事之志。
无缘以发之。
今谬承景命。
乃以顺道为传首云(此赞当在顺道传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安东晋 320 — 3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85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
少有重名。
善行书。
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
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
年四十余始出仕。
为桓温司马
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
前秦强盛,晋军屡败。
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
封建昌县公
继又使等北征,收复洛阳、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
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
旋疾卒。
谥文靖
全晋文·卷八十三
字安石,尚从弟,寓居会稽,屡徵不就。
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征西司马,除吴兴太守,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孝武即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总中书事;又领扬州刺史,进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司徒复加侍中都督扬、青五州幽州燕国诸军事假节,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苻坚入寇,加征讨大都督
破、进拜太保都督、司、、幽、并、、益、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
寻为会稽王道子所构,出镇广陵之步丘。
卒赠太傅,更封庐陵郡公谥曰文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询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高阳人字玄度
寓居会稽
好黄老,尚虚谈,善属文,作玄言诗与孙绰齐名。
徵辟不就,与谢安支遁游处。
永兴西山,后舍宅为寺。
晋简文帝称其五言诗妙绝时人。
有《许询集》,已佚。
全晋文
高阳新城人咸安中徵士,有集八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法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剡县人
好仙释,兼精医理。
尝旅行于外,暮夜投宿人家,值主人之妻难产,儿积日不下。
曰:“此易治耳。
”命杀一肥羊,令产妇食肉十余脔,继而针之,须臾儿下。
有《议论备豫方》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不知何许人。
法兰弟子也。
善放光法华。
慕耆婆以药施人。
多神验。
尝乞食村家。
值妇人在草危急。
众医拱手。
开曰。
此易治耳。
其家方宰羊淫祀。
因令先以少肉作羹以进。
即随气针之。
顷之羊膜裹儿而出。
升平五年
孝宗疾。
开视脉知不起。
固辞不复入。
康献后令曰。
帝小不佳。
昨呼于公视脉。
到门种种辞逊。
宜收付廷尉
诸未卒而帝崩。
还石城。
住元华寺。
又移白山灵鹫寺
支公争色空义。
庐江何默。
申明开义
高平却超。
宣述遁解。
并传于世。
弟子法威。
清悟有辨慧。
最知名。
开尝使威出都曰。
汝还山阴
道林方讲小品。
至某品汝往见之。
则宜致难。
且示其语数十番。
曰此中旧难通。
威曰诺。
既至遁讲。
果如开所指。
因致难攻之。
遁遂屈。
厉声曰。
君乃受人寄载来耶。
开于哀帝时累徵。
京师
讲放光。
谢安石王文度尤敬之。
或问。
法师天师
乃复游戏于医药乎。
曰吾以六度药。
治四魔病。
[颢-京+隹]不伟欤。
年六十四殁。
于法开
不知何许人。
事兰公为弟子。
深思孤发独见言表。
善放光及法华。
又祖述耆婆妙通医法。
尝乞食投主人家。
值妇人在草危急众治不验举家遑扰。
开曰。
此易治耳。
主人正宰羊欲为淫祀。
开令先取少肉为羹进竟因气针之。
须臾羊膜裹儿而出。
升平五年孝宗有疾。
开视脉知不起不肯复入。
康献后令曰。
帝小不佳咋呼于公视脉。
亘到门不前种种辞惮。
宜收付廷尉
俄而帝崩。
获免还剡石城。
续修元华寺。
后移白山灵鹫寺
每与支道林争即色空义。
庐江何默申明开难。
高平郤超宣述林解。
并传于世。
开有弟子法威。
清悟有枢辩。
孙绰为之赞曰。
易曰翰白。
诗美藻。
斑如在场。
芬若停潦。
于威明发。
介然遐讨。
有洁其名。
无愧怀抱。
开尝使威出都经过山阴
支遁正讲小品。
开语威言。
道林讲比汝至。
当至某品中。
示语攻难数十番云。
此中旧难通。
威既至郡。
正值讲。
果如开言。
往复多番遂屈。
因厉声曰。
君何足复。
受人寄载来耶。
东山谚云。
深量开思林谈识记。
至哀帝时累被诏徵乃出京讲放光经。
凡旧学抱疑莫不因之披释。
讲竟辞还东山。
帝恋德慇勤。
䞋钱绢及步舆并冬夏之服。
谢安王文度悉皆友善。
问法师高明刚简。
何以医术经怀。
答曰。
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
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
自利利人不亦可乎。
年六十卒于山寺。
孙绰为之目曰。
才辩纵横。
以数术弘教。
其在开公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郗超东晋 336 — 3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6—377 【介绍】: 东晋高平金乡人字景兴一字嘉宾
郗愔子。
卓荦不羁,父信天师道而奉佛,好施与。
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转参军
深相结纳。
欲立霸王之基,为之谋。
谢安尝诣论事,于帐中听之,风动帐开,为“入幕之宾”。
定废立,谋成之。
中书侍郎,权重一时。
左司徒长史,母丧去职。
性好闻人栖遁,有能辞荣隐居者,为起屋宇。
沙门支遁交游,甚相知赏。
全晋文
字景兴,或作敬舆,(见《文选·天台山》注、《褚渊碑》注。
)一字嘉宾,愔子。
桓温征西椽,随府迁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迁中书侍郎,转司徒左长史
有集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